最近,一位朋友被公司裁了。朋友是典型茶学院出身,也是专业的茶艺师人才,在全国知名茶城——广州芳村茶城已经从业两年以上。其所在的前公司,属于茶行业传统经销商类角色,同时兼经营着自己的一个小品牌,主打产品为普洱中期茶。 这只是行业里的冰山一角,可见疫情冲击下,茶叶经销商体系,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脆弱得多。 不止茶行业,各行各业也纷纷传出减薪裁员、公司倒闭的消息。有关数据显示,2月至4月8日,中国共有23万多家公司被注销,其中,被注销的影视企业数量排名第一(500多家公司),达到0.3%。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核销企业分别达到94800家和22600家。 原在2月中旬,笔者对“报复性消费”充满了信心,并且制定了系列疫情恢复后的超级消费计划,分别涵盖了旅游业、餐饮业、娱乐影业等(家里存了点茶,所以暂未考虑茶叶报复性消费)。然而到了月底,官方发布了“中国以外国家新增病例超过中国新增病例”消息,在这之后,疫情开始全球大爆发。至此,笔者的计划也全打了水漂,并且重新制订紧缩计划——非刚需消费一律排除。 进了4月份,国内疫情情况稍稍有了好转,海底捞、西贝、喜茶们相继报复性涨价。不到几天,剧情急速反转,西贝、海底捞纷纷出面道歉,声明恢复之前价格标准。至于喜茶,目前广大网友还在等待其道歉。 究其本质,无非是民众消费力下降了,确切地说,是普通民众的消费力下降了。而消费力下降背后,是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式。 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首先就凸显在了消费领域。 3月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了2020年1到2月份的社会消费情况,结果显示,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了20.5%,这个数字,可以说惨不忍睹……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发表演讲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他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将会特别艰难。如果新冠疫情在下半年消退,允许逐步取消防控措施并重启经济活动,预计是2021年出现局部经济复苏。但这一前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它可能因为很多变量而出现恶化,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他还提到,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都将面临暗淡的经济前景,且这次危机不分国界,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当前,已有超过90个国家向IMF提交紧急融资请求。 以上种种,从大小程度预示了疫后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已经极低,甚至不会来临。 如果一味抱着“茶叶报复性消费”乐观期望,到头来可能全是失望。 但是,如果连仅存的报复性消费希望没有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茶市,还能拿什么来拯救? 投资?某茶市已经爆了;出口?更是难以指望。 唯一可能的答案,也只有消费,而且是刺激性消费。 所谓稳经济就要稳消费,作为救市一把手,刺激性消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典型案例便是08年的金融危机,当年家电下乡政策如火如荼,令人记忆犹新。 如今再遇特殊时期,为了救市,全国各地也纷纷拼了。自3月2日起,山东济南率先发放了旨在拉动文旅消费的2000万元消费券,紧接着,全国已有近50多个城市跟进,累计发放消费券金额达百亿级以上,惠及餐饮、交通、服饰美业、休闲娱乐、零售等行业,广东更是拟重启家电下乡政策,以拉动内需。 这本质上,是让处于枯竭边缘的实体企业们得以解渴的一次救赎。 鉴于此,茶行业是否也能效仿?未尝不可。 据悉,目前很多茶叶产区的中小企业,基本都是靠当地银行信贷援助续命,短期来看只能是缓兵之计,而非长久之计。而有一些茶企,开始联合一些电商平台发放消费补贴,让价消费者,本质上是刺激消费的一种尝试。 茶叶非刚需品,如果消费者家中屯有足够的茶甚至不消费茶,实际上仅是影响了一点生活质量,无伤大雅。当消费者处于巨大经济压力下时,很难会有消遣非刚需品的欲望,甚至会因为消遣式行为而产生负疚感。 当前茶叶主观报复性消费动力不足,则更需要外力来刺激推动。 比如,茶行业通过发放消费券方式,给用户发放半年、整年消费券,或者逐月发放消费券,促进用户提前消费或者延迟消费等弹性制消费,某种程度上或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焦虑心态,同时也能为茶企输入血液,维持经营。 另外,还可以通过助力茶叶下沉三四线市场等方式刺激消费。这些未必不是救市出路,也有望趁机占据新型消费者们的心智,进一步提升更多国民的茶叶认知。 当然,这只是短期求存的办法,从长远来看,茶业要稳健发展,茶叶从非刚需品转化为刚需品的角色转变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任重而道远。 作 者丨臧墨墨
摄 影丨吉星塔罗(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