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富,霍山黄芽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也是全国最古老名茶之一。多年来,霍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一、霍山黄芽产业发展的现状
霍山是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2019年全国“茶产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十强县”。
(1)规模效益
2019年,霍山茶叶总面积达16.4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6.5万亩,比重达39.5%,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拥有10.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并逐步覆盖全县。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5万亩,逐年增加。2019年霍山黄芽产量1430吨,一产产值2.98亿元,全县95%的农户拥有茶园,茶农10万余人,3000多人专业从事茶叶生产营销。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2)龙头企业与产品销售
霍山黄芽企业(包括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200多家,初步形成了霍山黄芽的加工企业群,其中全国茶产业百强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产业化企业30多家。
霍山黄芽以内销为主,霍山县城区有两个成熟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其中大别山绿色商城是农业部定点的产区专业批发市场。正在兴起的大别山农博城茶叶销售也是其中主要功能之一。乡镇有初级销售市场和专营店。霍山茶叶经销商在全国大中城市也开设有霍山黄芽专营店。
(3)品牌建设
一是坚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霍山黄芽品牌建设坚持走“母品牌+子品牌”共同发展之路。政府层面每年主要举办黄芽茶文化节、开茶节、推介会,20多年持续不断。每年组织茶叶企业参加有影响的博览会,宣传推介霍山黄芽等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共同发展。企业层面主要以宣传推广企业品牌从而提高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二是加快推进霍山黄芽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霍山黄芽已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霍山黄芽”是农业部认定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同时也是原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也是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特别是2017年,霍山黄芽被列为“中国和欧盟“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属于安徽省第一家进入该清单的茶叶产品。2014年,霍山黄芽作为首批推荐产品进入中国和欧盟“谈判清单”,经过多次修改“质量技术要求”等谈判资料,经过33轮谈判,霍山黄芽最终进入欧盟保护的“产品目录”。
(4)公用品牌知识产权保护
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作为“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的持有人,利用互联网平台,为霍山黄芽茶定制了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授权使用以“二维码”作为标识,只有粘贴协会统一印制的“二维码”的产品,才是“霍山黄芽”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的合法使用产品,只有粘贴
“二维码”的霍山黄芽产品,才是经霍山茶叶产业协会监制产品。“二维码”由协会统一印制,统一编号,以最小销售单位为准,实行“一品一码”,不同的企业每款产品都有唯一的一个编号,就像产品“身份证”。企业向协会申请,审查合格后协会授权使用。该二维码中含有基地种植、鲜叶采摘、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管理等过程信息。
(5)品质特色与质量安全
霍山地处北纬31度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制作工艺等造就霍山黄芽优良的品质特色。外形挺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感官特征概括为“三黄”,既“色黄、汤黄、叶底黄”。霍山黄芽的理化指标:水分≤6.5%,
水浸出物≥38%,粗纤维≤14%,总灰分≤6.5%,碎末茶≤3.0%。
2017年以来,霍山黄芽产品质量合格率96%以上。质量安全主要是从源头抓起,环节控制,茶园基地全面实施绿色防控,2018年起推广“双替代”示范行动,2019年继续扩大示范区域。“双替代”是指“在茶园逐步用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病虫防治方面,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用生物物理防治替代化学防治”。
二、践行绿色理念,促进茶山变金山
多年来,霍山立足生态优势,在茶产业发展上,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始终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茶山变金山。
(1)基本做法
1、科学化种植管理
一是扩大茶园基地时首先做好规划,科学种植,坡度在5度以下实行条式种植,坡度在5-15度之间的实行等高种植,在15-25度之间的实行梯田种植,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地方不提倡种茶。二是因地制宜,适合造林就造林,适合种茶才种茶,使茶园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三是按照巩固老茶园、适度发展新茶园的指导思想,一方面通过“改土、改树、改园相、改管理”等综合措施实施低产茶园综合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建设高标准优质生态茶园。新辟茶园每年控制在2000亩左右,避免了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面积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在茶园中使用
一是县设立绿色食品农资专供点,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茶园,保持茶园内部生态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二是茶园病虫害防治始终坚持“绿色防控”的方针,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协调其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的爆发性危害。三是在茶园中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鼓励人工清除茶园杂草。大力推广在茶园中铺草、铺地膜等免耕技术,从而抑制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四是茶园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在茶园行间种植豆科作物、绿肥作物或其它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增加绿色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2018年起我县积极推广“双替代”行动示范;2020年在全县推广示范面积10000亩,已发放粘虫板100万张,安装杀虫灯400余盏,推广使用有机肥1000余吨。
3、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
一是对落后的加工厂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善加工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加工规模。新建茶厂严格按“生产清洁化、加工标准化”要求,合理划区,分区作业,减少交叉污染。同时积极引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大力推广清洁化能源,提倡使用电、汽、颗粒燃料等,淘汰以柴、煤等为能源的机械,实现茶叶加工安全无污染。二是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带动力强的茶叶清洁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健全茶叶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生产加工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标准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当中,确保茶叶生产加工有标可依,真正达到茶叶清洁化生产。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茶叶生产的清洁安全。
4、努力拓宽延伸产业链
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引导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让增值收益更多的惠及农民。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与安农大研发的黄茶饮料正式投放市场销售。
5、加快茶旅融合发展
一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六安茶谷串联霍山的16个乡镇,设茶谷节点40多处,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大户建设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体验园。目前已建成宋家河古茶驿站,汉唐清茗茶产业园、抱儿钟秀黄茶文化园黄茶体验中心等茶文化旅游景点,每个景点特色不同,各景点自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2)基本成效
1、茶农增收
近几年,我县霍山黄芽鲜叶价格平均每年增涨5-10元/斤,2020年春,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霍山黄芽普通鲜叶平均价格50-70元/斤,精品鲜叶价格在80-120元/斤。开始时比去年同期价格略有下降,一周后很快回升,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且持续时间比去年长近10天,茶农收入没有减少,有些农户增收1000-2000元。成品茶销售价格稳定增加,全县每亩茶叶平均收入从5年前的2000元上升到5000多元,核心产区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等地亩均收入8000-10000元。
2、企业增效
我县拥有清洁化生产线20多条,HACCP认证企业3家,ISO9001认证企业2家,SC认证企业有50多家,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有1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全国茶叶百强企业”2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家,自营出口企业2家。
3、品牌提升
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霍山黄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0.56亿元。霍山注册茶叶企业商标有900多个,其中有“安徽省著名商标”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4、助力脱贫
茶产业涉及全县95%的农户,10万多茶农,专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每年季节性解决上万人3--6个月的短期就业。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茶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9538户,其中发展茶叶产业项目的就有6543户,占近70%贫困户,2019年贫困户茶园低改21047亩、新栽茶园1100亩,支持贫困户发展茶产业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低改补助和购买良种苗。全县43个贫困村的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占37个,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茶产业占6个村。全县基本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园成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在茶旅融合发展中,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了,农民幸福感大大增加。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项目发展资金,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霍山黄芽基地建设,降低鲜叶采摘成本。一是推广良种良法。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扩大本地良种金鸡种和引进良种繁育和推广。二是加快推进低产茶园改造。结合产业扶贫,每年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以上。三是降低鲜叶采摘成本,对霍山黄芽核心产地,继续保持手工采摘传统。对于普通霍山黄芽生产,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降低鲜叶采摘成本,对相对集中连片的缓坡、平地茶园推广机械化修剪、采摘,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对小面积、单个农户的茶园,推广背负式电动采茶机采摘。
2、提高加工水平,提升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一是实施源头管控,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严禁茶园使用除草剂和菊酯类等高残留药物,继续扎实开展“双替代”示范行动;二是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和项目支持,升级改造老旧加工厂,建设标准厂房,引进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茶叶加工、运输、仓储环节全面实施“三禁”;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每年举办各类生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茶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3、突出新产品开发。一是开发以彰显黄茶品质特色为重点的新产品,在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原料的情况下,逐步弱化产品外形在品质评价中占比,突出香气、滋味、口感、功效及品饮便捷等特色作为产品品质评价的主要因子。二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以低端产品为基本原料,加快黄茶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发像“黄茶”之类饮品、食品、生活用品等。
4、继续抓好品牌建设,提升霍山黄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一是充分利用霍山黄茶现有的区域公用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宣传,培育销售渠道,努力提高霍山黄茶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二是继续培育霍山黄茶的企业品牌。
5、继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下一步,在现有硬件建设逐步配套的情况下,提升游客采茶、制茶、品茶的体验水平,推进茶文化普及、茶餐、茶宿等系列项目建设。
6、继续扩大产品销售。一是继续稳定传统的销售渠道;二是大力扩大网上销售,把疫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紧紧抓住“疫情”过后,人们对饮茶需求大大增加机遇,扩大黄茶产品宣传和销售。
来源: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