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红茶消费时代正在到来;而产能过剩与后疫情时代的交织,让中国红茶发展之路充满了希望与挑战。 10月23日,以“健康·科技·品牌——后疫情时代中国红茶发展之路”为主题的2020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湖北省利川市举行。据悉,这是中国红茶联盟2018年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峰会。全国红茶产区代表、知名茶业专家、中国红茶联盟成员单位深度交流、共谋后疫情时代中国红茶发展。 本次峰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主办,利川市人民政府、中国红茶联盟承办。 “利川红”异军突起、志存高远 湖北省利川市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自然环境优良,红茶生产已经有近170年历史,形成了“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的品质特征。利川茶文化浓郁,土家族、苗族茶文化习俗源远流长。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利川充分发挥茶产业和茶文化两方面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利川红”异军突起就是其中一大成果。 利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易善翔以“拥抱红茶时代、共建共享未来”为题分享利川红茶高质量发展之路。他说,利川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从基地规模化、品种良种化、工艺标准化、市场主体化到绿色品牌化,持续推动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利川红茶发展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快速拓展、品牌价值彰显”的特点。“红茶时代,未来已来,呵护好、发展好红茶产业更是我们‘红茶人’的共同使命和担当”。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红茶高质量发展,易善翔提出五点倡议:“红茶人”共促大合作、共推大科研、共塑大品牌、共闯大市场、共惠大民生,让“中国红茶满天下”。 据介绍,利川红茶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茶叶品牌,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利川红”被用作非正式会晤国事用茶及各大赛事活动指定用茶,并先后斩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荣誉。2020年,利川预计实现红茶产量1.5万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68.2%,实现产值7亿元。 红茶产业复兴要依靠国内市场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红茶联盟首席专家江用文在全球视野下,重点论述了“科技引领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江用文用一组数据展示了红茶在全球发展的态势:2018年,世界红茶总量327.2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55.5%;2018年,全球红茶出口量占总出口量77.6%。对国内红茶发展,江用文分析指出,2005年以来,我国红茶产业进入复兴发展新阶段,呈现出“红茶产量不断增长,占比提高;红茶产区不断扩大;红茶出口占比大幅下降;红茶进口快速增长;红茶产业的复兴依靠国内市场”等特点。江用文说,红茶产业复兴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快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要选育优质、特色红茶品种;要研究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红茶质量;要研制精准化、产业化、智能化加工设备;要开发红茶新品,适合不同消费群体;要延长红茶产业链,拓展红茶的功能要素;产销要加快趋向一体化,使产业链各环有效衔接,实现利益共享。 峰会上,来自湖北、贵州、湖南等地的重要红茶产区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红茶发展秘笈”。湖北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张强围绕湖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后疫情时代茶业发展新思路;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左国辉重点介绍了普安茶业在“种管标准、科技支撑、茶叶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做法;湖南省茶业协会书记、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伍崇岳围绕“花蜜香的湖南红茶”发展路径,解读“湖南红茶一路走红”的秘密。 用科研动力推动中国红茶振兴发展 在峰会的前一天,来自全国的嘉宾参观了利川毛坝镇茶叶生产基地,以及利川红茶龙头企业飞强茶业。共同研讨,推广和提升利川红等联盟成员单位红茶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思路和办法。 在当天的峰会上,举行了战略合作签订、茶产业发展顾问聘任、授牌仪式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利川市“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中国茶叶学会为“中国茶叶学会利川服务站”授牌,产学研牵手,以科技和文化为引领,进一步推动利川茶发展。 为推进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倡议把每年10月23日确定为“中国红茶日”,把利川作为红茶联盟峰会主办地之一,定期举办交流研讨活动,探讨新时代红茶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开放联合的产业生态。同时,会议还提出深入挖掘茶文化、感知茶魅力、发展茶旅游,评选年度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红茶茶匠、红茶茶旅线路;深化产学研合作,精深加工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等产品,提升茶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加大交流协作力度,分享生产、采摘、加工等新技术,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 “我国红茶发展进入振兴发展的新阶段,要研究中国红茶如何更好满足消费者的第一需求‘健康’,研究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研究中国红茶如何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全国性公认品牌、能进军国际的世界性品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部长、红茶联盟执行理事长陈永昊对中国红茶未来发展提出的方向,也代表着行业的共识与期盼。 注:内容来源茶周刊,作者赵光辉,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