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茶行业艰难中前进的一年,也是茶行业收获满仓的一年。在“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茶行业发展取得了不少新成果。
为总结成绩、提振信心,在岁末年尾,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推出《2021年终特刊》,围绕“三茶统筹”主线,将2021年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方面,作了简要回顾。
2021,留给行业的那些记忆,都将化作奋进来年的动力和信心!
茶产业
三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立足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供销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强化引导、监管服务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促进茶产业科学规范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茶园面积2527.05万亩
8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保障调查数据真实、准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其中,茶园168.47万公顷(2527.05万亩),占8.35%。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发布
2月5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简称《建议》)。《建议》全面总结了中国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起国家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
从1月1日起,国家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将原来的普洱茶子目移至黑茶项下。此举标志着黑茶进出口拥有了正式的“身份证”。黑茶单独列目,便于海关准确统计行业进出口数据,减少归类争议,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茶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简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定,于3月1日正式生效。该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在第一批互认的地标产品中,有来自中国11个产茶省的28个茶叶地标产品,占总保护清单的28%,是保护清单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类;第二批拟受该协定保护的有31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将于其生效后四年内获得保护。
新版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9月3日起正式实施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于9月3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2021版GB 2763新增农药品种和限量标准数量多、调整幅度大、涉及面广,将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和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通知》,
严禁炒作名贵普洱茶
10月5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强调,严禁挪用各种贷款包括经营贷、消费贷投机炒作茅台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这是国家级文件中首次具体提及普洱茶炒作。
多个茶区政府出台或修订
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
今年,各地出台或修订相关条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月22日,湖北省出台《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5月27日,福建省修订《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11月25日,浙江省出台《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
新茶饮行业发展快,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在国货崛起的背景下,新茶饮的异军突起重新定义了茶饮消费。新茶饮的快速发展有着雄厚的消费群体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作为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可观。同时,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直播为茶行业带来新红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无接触购物”的需求催生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直播电商的红利与风口刺激着茶企相继进驻各大直播平台。直播卖茶,也让茶产品、茶文化有了更多出圈机会。直播过程中对茶产品的推介和对茶文化的阐释,让更多消费者接触茶、了解茶,助推茶产业走得更远。
传统茶馆转型升级,快速革新
近年来,茶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革。从模式来看,共享茶室的兴起,拓展了共享经济在茶领域的延伸,消费场景趋向小单元化;从形态来看,传统茶馆向“茶空间”转型,面向更多大众消费,呈现出东方审美的多元性、开放性;从产品来看,呈现出标准化、品牌化趋势。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