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23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以来,我们通过文字与图像,在云上展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品牌产品、品牌形象,呈现有关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学术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茶地理标志地图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也正式上线。
地图中总共包含中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个,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别有76、57个。
今日分享甘肃、青海、西藏省茶叶地理标志地图。甘肃共有3个茶叶地理标志,均为绿茶地理标志;青海共有1个茶叶地理标志,属其他茶叶地理标志;西藏共有3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绿茶地理标志1个,青茶地理标志1个,其他茶地理标志1个。
最后一期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我们将目光放到了祖国的西部。
唯一“活着”的茶马古道——丙中洛茶马古道
图源:西藏旅游在线
穿过陡峭的峡谷雪山,
见识寂寞广袤的青藏高原,
遥望无尽的滚滚黄沙,
如同候鸟般年年往复的旅程,
叮叮当当的马铃声是路途中唯一的陪伴。
这条从四川出发,
靠着马帮商队用双脚踏出的经贸之路,
便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线路图 图源:青海出版社
茶马古道
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为主线,
辅以众多的支线,
构成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甘肃康县茶马古道残碑 图源:微游甘肃
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
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以及环境最为恶劣的古道,
也是讲述西部地区茶史绕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马古道上的商队 图源:青海出版社
今天我们就沿着茶马古道
追寻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茶叶踪迹。
陇南绿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陇南,地处长江流域,是最不甘肃的甘肃城市。“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
官鹅沟风光
地处北纬33°的陇南,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最北端区域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茶叶产区。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温婉,但走进陇南你就会发现,高山林立,河谷丘陵、盆地交错。秦岭和岷山在陇南重叠,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也在这里交织。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便利。陇南以生产绿茶为主,包括了裕河毛尖、李子坝龙井、龙神翠竹、阳坝珍眉等多个品种。高纬度、高海拔的产区特征也为陇南绿茶带来了香气高昂,青翠透金,栗香甘醇的特点。
老人正在采茶 图源:微游甘肃
陇南茶主要有三大茶区,分别位于文县、武都、康县三地。其中文县茶区地处白水江流域,属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武都茶区主要分布在裕河镇、洛塘镇、琵琶乡、枫相乡、五马乡等,也是国家级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康县茶区主要分布在阳坝、两河、铜钱、白杨和三河等乡镇,不仅是陇南茶面积最大、规模最广的茶区,还是中国最美乡村和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陇南的茶树,就生长在这样的灵秀之地。陇南茶园以小叶群体种为主,由于产茶区纬度高、海拔高、环境清洁度高,陇南茶园休养时间长、采摘轮次少,所产绿茶芽头重实、茶多酚含量高、香高耐泡。三月中下旬,陇南绿茶早熟品种就开始采摘,其它小叶群体种则最迟在四月初,预计到9月,历经约7个轮次左右的采摘后,陇南的茶园、茶山、茶坊开始封园,为次年的采摘做准备。
图源:陇南康县发布
陇南在中国四大茶区中隶属于江北茶区,历史上与川、陕混同为一,受“茶马古道”辐射影响,茶市、茶产的贸易极具规模。关于陇南茶叶发展的历史,研究蜀道的学者程文徽先生认为,川茶一般从成都启运,北上集中到汉中与当地的陕茶分别进行加工后再运到陕西略阳,然后进入徽县,要么运至秦州,以此为集散地分运到陇右、内蒙古以及关中各地,要么直抵陇南各茶马场。陇蜀茶马道承担了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同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等地茶马交易的主要任务。
“茶马古道”的悠长历史也为陇南地区带来了独特的茶文化民俗——罐罐茶,从器具、煮茶、饮法等环节组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陇南茶文化体系。一盆火、一茶壶水、一只烧茶罐、一支茶筚棍、一撮茶叶和一只茶盅即可。火生在火盆里,火盆放在热炕上,烧茶罐煨在火边,三种煮法清茶、炒茶和面茶,无论何种都是边煮边喝。如果来到陇南做客,不论走到哪家,最热情的招呼一定是:“走,到我家煨茶去!”
图源:天水时间
班玛藏雪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秋天的班玛县 图源:班玛旅游
“班玛”在藏语中的意思为“莲花”,代表着纯净之地。在班玛,你能看到中国海拔最高、青海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这里有“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批森林康养林场”,班玛也被称为“三江源小江南”。
班玛县草原
据《果洛宗史》记载,自唐至宋,班玛地区文化交融,当地牧民常用牛羊肉、奶制品以及藏雪茶等换取日用品,因而藏雪茶一度走俏,通过“赛西古道”不仅运往四川省的阿坝、壤塘、马尔康等地区,而且供货西藏。此时的藏雪茶仍以野生为主,当地居民少量自制,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生长在海拔3200—3600米的藏雪茶,以班玛县玛可河原始森林河谷地带的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叶子为原料。目前现存活的大部分野生藏雪茶都在百年以上,当地群众称之为“藏雪茶古树王”,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因此树源珍贵,极具考察研究价值。据统计,现存活“藏雪茶古树王”,生长区域约1万亩。
花叶海棠 图源:青海省博物馆
图源:我爱茶生活
藏雪茶分为红茶和绿茶。红茶以嫩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冲泡后茶红汤赤、香甜味醇;绿茶则作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茶,经高温杀灭氧化酶,经揉捻、干燥制成,冲泡后汤色翠绿、清香甘甜。
图源: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青海省省干旱浅山造林试验站就开始了花叶海棠(藏茶)的育苗、茶园建植、茶叶产品研发工作,通过不断研究尝试,不断改进加工工艺,目前,从花叶海棠茶园建植,实现了野生资源的人工栽培,茶园种植形成规模。
为进一步促进藏雪茶产业提质增效,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部署要求,结对帮扶的上海市投入援建资金200万元,用于班玛县藏雪茶产业提升项目。通过两地合作,班玛藏雪茶荣获2020年第三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河湟)第五届农产品展交会金奖,中国“有机转换认证”等一系列荣誉和认可,并成功拿下100万元国际贸易订单,首次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成功与两家国贸企业达成了远期合作协议,每年带来超过300万元的收益,藏雪茶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致富茶”。
墨脱茶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青藏高原上的两朵莲花:一个是青海班玛县,另一个则是西藏墨脱县。在藏语中,墨脱是“花朵”的意思,它又被称为“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莲花》就是以墨脱为背景,《藏地密码》中的血池又为墨脱覆盖上了神秘恐怖的面纱,随着“中国最后一个不通路县”的帽子被摘下,如今的墨脱,正在成为旅游圣地、徒步者的天堂。
图源:藏石真味
茶叶在西藏,起初是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品在吐蕃王室中使用。因藏区不产茶,而藏民生活中又不能缺少茶。历代中央王朝遂将茶叶作为节制西域的政治砝码。出于战争的需要,宋朝时期“茶马互市”蓬勃发展,为西藏民众提供了大量茶叶。
关于西藏的种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随着英国入侵加剧,英印茶叶在西藏倾销,严重打击了汉藏边茶贸易。彼时正值张荫棠出任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力图抵制印茶入藏,提出在藏区试种茶树,就地发展茶叶生产。此外赵尔丰任川滇边务大臣期间也采取以川茶种子输入藏地等措施,对抗印度茶叶入侵,但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未能成功。
1956年,西藏从云南引进茶种试种,但成活量极低,初次试种以失败告终。1960年,原十八军留藏复员干部留驻易贡建设军垦农场,再次引种茶树,经过多次尝试后试种成功,并且在1970年成功实现小面积种植。1971年,西藏工委做出了《关于在西藏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决定》,先后从云南省和四川省调进十万公斤茶籽,在海拔1570-3700米的二十多个县试种,虽受制于地理和气候条件,未试种成功,但仍在林芝市的米林、察隅等县成功开拓了一片新茶区。
茶叶采摘 图源:小匡娱乐汇
2012年,墨脱县在广东援藏专家的帮助下建成了第一个试验性茶园,开始大规模引进内地名茶名种,福鼎大白、铁观音、名山特早213、凤凰单枞、英红九号……2013年,墨脱将茶叶确立为农牧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103个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总面积超过2.5万亩,茶叶产业已成为促进墨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墨脱茶叶以其绿茶绿润显毫、嫩黄明亮、鲜爽甘醇,红茶紧细匀直、汤色红艳、香味浓郁等优点得到了市场认可,逐步成为茶中精品。
图源:墨脱县人民政府网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