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文化

福建燕子窠生态茶园:春茶又绿武夷山

时间:2022-11-30 13:54: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

赴一场茶山之旅

日前,《中国文化报》发表了《沐浴明媚春光 赴一场茶山之旅》,文章通过视觉呈现和沉浸采访,展现“一个春天探访一片茶山”的故事,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传奇。其中,报道了《福建燕子窠生态茶园:春茶又绿武夷山》。

 ▲《中国文化报》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截图

原文转载如下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季,漫山遍野的茶树碧绿连绵,茶农穿梭忙碌着采摘嫩绿的叶尖儿,谱写春天里的美好乐章。近年来,各地深入挖掘茶文化与茶历史,积极打造茶旅新业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同时,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地更是积极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让传统茶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本文将通过视觉呈现和沉浸采访,展现“一个春天探访一片茶山”的故事,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传奇。

▲ 春光里的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受访者供图

福建燕子窠生态茶园:

春茶又绿武夷山

中国文化报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徜徉春光里,一片片粉红的樱花、金黄的油菜花和一众不知名的花树争奇斗艳,不经意间,以为置身美丽的公园里。谁能想到,这里其实是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春茶又绿武夷傍,比翼归鸣燕子窠。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南傍九曲溪、东倚三仰峰的燕子窠,是武夷山九十九岩之一,因苍翠峰岩上两片重叠的巨岩形似歇息的一对燕子而得名。这里过去与其他茶山无异,“生态茶园试验”改变了这座茶山的命运。

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燕子窠生态茶园占地1000亩。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 福建农林大学派驻南平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廖红将生态茶园模式带到燕子窠。

祖祖辈辈种茶、对茶园感情深厚的星村镇茶农、首席岩茶厂创始人杨文春成为坚定的燕子窠生态茶园践行者。310亩的首席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茶叶优质率和精制率不断提升,成为“网红”打卡点。

“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山顶保留植被,山腰是完整生态圈,山脚流淌带状流水,保障茶园生物多样性。生态茶园通过在茶园间种大豆、油菜等绿肥和绿色栽培的创新模式,让土壤积蓄丰富的营养元素,使茶树蕴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燕子窠生态茶园成为“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样板地,茶叶收购价提高三成左右,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南平全市约85%的乡镇、约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近来,茶农还自发组建“茶部落”,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抱团发展、提增效益,持续带动增收。2022年,首批重点培育的11家茶叶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带动茶农1.6万余户,户均收入超10万元。

2022年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杨文春和茶农欣喜地感受到,申遗有力推动茶产业优势资源整合,做强茶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环节,充分展示茶产业的产品类别多样性和区域互补性特点,推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传统制茶技艺,为传统制茶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在武夷山,茶民宿、茶空间、茶庄园、茶博馆等遍地开花。茶旅融合不仅助推营销市场,也成为旅游发展新引擎。

如何让种茶、制茶、售茶、品茶等茶文化为游客所接受?让非遗重归生活,彰显当代价值?这是文旅融合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现实课题。“我们企业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我们目前有可观可摘的千亩茶园、可修可居的民宿嘉叶山舍、可研可学的吴觉农纪念馆等场馆构成的福莲茶庄园,让来武夷山的游客在一山一岭一田一园中看到当代品质生活的模样,在一餐一饮一居一行中听见传统文化该有的声音,在一画一册一人一众中感受共同富裕的未来。”福莲茶业公司董事长魏莉宁说。

杨文春、魏莉宁和许多武夷山茶人牢记两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燕子窠考察时提出的“三茶统筹”发展的嘱托,正坚定不移走在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路上。

来源|中国文化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